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年轻人应该做房奴,是天地真理

发表于2013-05-10

近期看到一些传统的“空军”在预言年底大跌失败后舍不得自己的老脸;拿着《蜗居》说事,拿着年轻人做文章,颇有些悲天悯人的味道了。倒也算是应时应景,激起一波讨论来。我却认为,年轻人应该做房奴,而且要争当房奴,这是天地真理。

准备骂人的请稍安勿躁,机会大把的。且听我简述几点,然后扪心自问是否也有同感。光靠把房地产骂趴下以抬升个人地位的行为不值得荣耀。

其一,管业主叫房奴是否正确?我想问一句,谁不是房奴,谁家没经历过房奴?本人回想,从父母老一辈那会儿一直到八、九十年代,就一直是房子决定一切的时代。在计划分配的时代,什么叫好单位?能分房子的就是好单位。论职称,讲资历,评工龄;知识分子在房子面前也要放下骄傲;贫嘴张大民们为了一间抱树房也要心甘情愿的被邻居“开瓢”……那个年代压力难道不大,只要有房子,别说做做房奴,卖血都有人干,信不信?随便找个年龄大点的问一下那会儿的事情,基本上听到的都会是不堪回首的叹息。老一辈在年轻的时候和我们一样都是房奴,只是过程和方法不同,其本质绝无差别。现在的年轻人,尤其是80后已经逐渐走入了社会的主体。但他们从小经历的是娇生惯养,有如温室里的花朵;考大学没压力,生活吃穿没压力,连工作都是家里安排好了的。这些娇柔的花花草草不经历风雨哪知彩虹的珍贵。做一把房奴,是继承也是锻炼;压力才是年轻人奋斗的动力。年轻人不再只会啃老,有动力敢冲敢闯了,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、减少负担。

发表于2013-05-10

其二,有人说房子把社会划分出了阶级,划出了贫富的差异;使房子成为了特权的象征,房地产不应该商品化。错!任何时代都会有阶级的存在。计划经济时代不仅仅存在阶级,而且其界限更加分明,更加难以打破。知道什么叫“单位大院”吗,知道什么叫高干待遇吗,知道为什么分房子要论职称吗……可怕就可怕在,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界限是最坚固的壁垒。那时候想做房奴也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。而现在,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换取良好的收益。房屋体制改革以来,房子面前,人人平等;有钱的压力,但至少还有花钱买房的机会。

发表于2013-05-10

模仿经济学上最浅显的货币理论的口吻可以这样说:“房子天生是阶级分界线,阶级分界线天生不是房子”。

发表于2013-05-10

其四,有人说年轻人买房就一定会啃老。我不同意这种说法。恰恰相反。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不养儿不知父母恩。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房产也就有了自己生活的压力,才能更加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。据我了解,除了极富裕的家庭直接为孩子支付房款全款以外。大多数的都是家庭分担或者承担首付,孩子还月供。孩子也就失去了继续留在父母身边啃老的理由。有了初步的财产观,社会观和家庭观的年轻人会更加懂得孝顺和自尊。可以说,父母用支付首付的方法实际上在引导年轻人尽早懂得生活的不易。孩子在压力中得到了成长,才不会像很多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把啃老当乐趣。

发表于2013-05-10

说得很有道理啊

发表于2013-05-10

年轻人就应该奋斗

发表于2013-05-10

一切的问题归结根源还是制度与经济的问题

发表于2013-05-10

做的起房奴也很幸福啊

发表于2013-05-10
引用:首都华盛顿 在2013-05-10 16:27:00写道:原帖
做的起房奴也很幸福啊

 有道理啊,我想做都没这个资本

发表于2013-05-10

年轻人更要懂得奋斗!

上一页|1|
/1页